微信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 加入收藏
首页 / 新闻动态 / 医院新闻

医院新闻

耳朵后面老是流脓?可能是你的鳃弓在作怪
发布时间:2024.01.31

耳周红肿/流脓/发烧

反反复复

这究竟是怎么样一回事

……

或许

你听过

第一鳃裂瘘管吗?

 

 

    近日,门诊来了一位患者蔡女士(化名),她发现自己的右耳后面出现了一个脓包,而且还反复流液、疼痛难忍,已经持续了1个多月。耳鼻喉科医生仔细问诊后收入院进一步完善检查,经过详细的讨论及评估,考虑蔡女士为右侧第一鳃裂瘘管。 


 

 

    第一、二鳃弓这个区域牵涉面神经及重要血管等解剖结构,需要主刀医师精准掌握,同时也需要对瘘管或囊肿组织形态有充分认识。手术由耳鼻喉科罗春林副主任医师主刀,经显微镜下探查,他发现患者耳前、耳甲艇、耳后均有瘘孔形成,右耳后见大量肉芽状新生物积聚。2个小时后,团队完整地切除全部瘘管分支及炎性肉芽组织,并进行修复缝合,加压包扎。术后,蔡女士按时换药,现已康复,伤口愈合良好。

 

【科普时间】{什么是第一鳃裂瘘管?}

    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是由于胚胎发育时第一、二鳃弓融合不全, 上皮残留而形成的先天性疾病, 临床上较少见(占所有鳃裂畸形疾病的8%~10%, 儿童所有颈部肿块的17%), 发病部位多, 最常见于耳周。第一鳃裂畸形可表现为窦道、瘘管及囊肿3种形式, 与面神经解剖关系密切。完整切除病变组织的难度较大, 容易损伤面神经, 术后易复发, 是一种较复杂的手术。

 

    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, 1865年Virchow首次描述了这种畸形性疾病。第一鳃裂瘘管的瘘口位置隐蔽, 一般在出现反复红、肿、流脓发作后才被发现而引起重视, 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, 临床表现多样, 易引起漏诊或误诊。术前详细检查至关重要。

 

    面神经起源于第二鳃弓, 但与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关系密切。有文献报道, 83例患者中47例病变组织走行于面神经浅部, 25例走行于面神经深部, 11例穿行于面神经分支中。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与腮腺(特别是腮腺浅叶)解剖关系毗邻, 反复红、肿、流脓, 多次切开排脓和既往手术切除, 局部瘢痕组织形成, 导致面神经、腮腺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, 增加了术中面神经损伤的风险。因此在完整手术切除瘘管或囊肿的同时要注意保护面神经的完整性。由于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的不规则性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复杂性,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切除难度。

 

    目前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。有文献报道手术切除时机选择在4岁之后, 此时面神经发育较好, 手术切除时面瘫风险小; 但也有文献指出反复感染会增加术后复发率, 应在患儿1岁时(最好在感染发生前)进行手术切除。

 

    五官科凌威副主任表示, 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临床发病较为少见, 在病变早期不能得到明确诊断, 病变组织与面神经和腮腺的解剖关系密切,手术切除较为复杂, 反复感染后切开排脓和多次手术会增加手术风险,术中使用显微镜辅助操作,显露瘘管、神经等重要结构,是非常好的经验,值得推广。

 

    参考文献:于金超等人,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临床诊治分析,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,2019,19(3):164-165


(五官科 罗春林)